又舍利弗,彼佛國土,常作天樂,黃金為地,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。其土眾生,常以清旦,各以衣祴,盛眾妙華,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即以食時,還到本國,飯食經行。
上一段文描畫極樂世界的靜態莊嚴,此文則描畫動態莊嚴。
「晝夜六時」即日間分六個時段,夜間又分六個時段。惟是極樂世界的眾生身體都有光明,不需要日月的照明,根本就不會有日夜之分,只不過隨順娑婆而說有日夜,實在是指恆常不輟的意思。
娑婆世界的地由大小粗細不一的沙石而成,而且有高山險谷,乃因為眾生心險詐所感。極樂世界黃金為地,而且地勢平坦。除了因為阿彌陀佛的功德之外,亦因為淨土眾生的心清淨平和及多福德所致。
娑婆的天空所下的若不是雨就是雪,甚至是雹。極樂世界的天空常有天樂飄揚,亦有天花繽紛而下,恆常不輟的莊嚴天空及黃金地。
曼陀羅譯曰適意。色香美妙,適悅人意,故名適意。又因為清白潔淨,故又名白花。本經只提及曼陀羅花一種,若是根據妙法蓮華經就應該有四種:一.曼陀羅花,即小白花。二.摩訶曼陀羅花,即大白花。三.曼殊沙花,即小赤花。四.摩訶曼殊沙花,即大赤花。四種花代表菩薩四因位。即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下文以花供佛,表示菩薩四因位回向佛果菩提。
極樂眾生的生活情況又如何呢?生到極樂的眾生絕不是為了享樂,而是在美好的環境下成就他們修福修慧。修福修慧有很多種方式,此文講出其中兩種──以花供佛是修福,經行是修慧。
每天早上,極樂的眾生,各人以「衣祴」,即布袋之類,盛滿各種美妙的香花,「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」不只是供養阿彌陀佛,亦供養其他十萬億國土的佛。
前文言極樂距離娑婆十萬億佛土,現在又說供養他方十萬億佛,表示我們生到極樂之後,可以隨時回來親近釋迦佛或當來下生彌勒佛。亦表示生到極樂的眾生,每一位都有神足通。極樂眾生的神足通不但可以往來於十萬億佛國土,更可以往還於百千億諸佛國土。因為有如是的神足通,所以於一個早上就可以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
「即以食時,還到本國。」食時即午時。極樂眾生,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並無塵緣障道之苦。
「飯食經行」,飽飯之後不應立即坐禪,應該經行用功。經行即來來回回的走動。一邊行一邊用功,或念佛或參禪。現在的寺院裡面跟經行相似的,只有禪堂內的跑香和念佛堂裡的繞佛。
極樂世界常有佛菩薩說法,在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時,亦同時會聽到佛說法。現在正好在經行的時候思惟佛法的要義。
舍利弗,極樂國土,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
上來天樂、天花、神足往還十萬億佛土、飯食經行黃金地,一一都是阿彌陀佛多劫所修功德而成。
復次舍利弗,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。白鶴、孔雀、鸚鵡、舍利、迦陵頻伽、共命之鳥。是諸眾鳥,晝夜六時,出和雅音。其音演暢: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,如是等法。其土眾生,聞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
楞嚴經云: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。」娑婆眾生的耳根最利,所以極樂世界亦以音聲作佛事。惟是一切音聲之中,以雀鳥的音聲最為人所喜愛。
「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。」種種表示種類很多。雜色即羽毛有形形色色的光彩。「奇」即奇特。「妙」表雀鳥能說法。
這些奇妙雜色的鳥雖有很多種類,但普遍為我們熟識的有六種:白鶴、孔雀、鸚鵡、舍利、迦陵頻伽、共命鳥。白鶴的聲音嘹亮,所謂白鶴鳴空。孔雀開屏,華彩奪目,見者觀喜。鸚鵡學語,鳥之中以牠的語言能力最強。白鶴、孔雀、鸚鵡我們中國亦有。另外三種:舍利、迦陵頻伽、共命鳥則只存在於印度。
舍利中文譯曰春鶯,是一種很美麗的雀鳥,尤其是眼睛最漂亮。迦陵頻伽譯作妙音鳥。牠尚未出生,還在殼裡就已經能夠發出動聽的聲音,故稱妙音鳥。共命鳥由兩個眾生共轉成一隻鳥身。一個身兩個頭。如果死了一個,另一個亦同時死,所以名共命鳥。
「是諸眾鳥,晝夜六時,出和雅音。其音演暢: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。」極樂的眾生,蓮花化生,不需要睡眠。雀鳥亦如是,故晝夜六時都出和諧幽雅的聲音,演說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。
甚麼是三十七道品呢?「道」即菩提道,「品」即種類。眾生修這三十七種行法,能夠從凡夫的生死地直達涅槃,所以稱為道品。
許多人以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。既然極樂是大乘,為何會演說不對機的法呢?其實三藏之中未曾說過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。反之,很多大乘經都談三十七道品。例如維摩經說:「三十七道品,是菩薩淨土。」涅槃經又云:「若人能觀八正道,即見佛性。」可知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二乘。
三十七道品歸納起來有七科,就是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。
四念處──「念」即是以智慧去觀察,「處」是所觀之境。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觀即仔細的觀察一下。凡夫以不淨為淨,以苦為樂,無常為常,無我之中執有我,名為四顛倒。若果執著四顛倒,任你如何修行,只會落在天魔外道。
試觀一下愛:第一念愛、第二念愛、第三念愛、念念都是愛。驟眼看好像是天長地久。但是念念之間有生有滅,每一念都不是永恆。第一念愛生起之後立即滅,滅去之後第二念愛立即生起,起了之後亦立即滅。愛的念即生即滅,是無常的,環境變心念亦跟著變。上一念愛變為下一念的不愛。又例如孝順父母,孝心應該是常,但是久病床前無孝子,心隨境轉。所以心是無常。現在認為對的轉眼之間又覺不對。今日的朋友明日變為敵人;今日的敵人明日又轉為朋友。這個是甚麼原因呢?這是因為人的心念變滅不停,無一念常住。
凡夫容易知道身無常,不容易知道心無常。這個無常的心我們稱為妄想心。如果我們能夠觀到這個生滅無常的妄心,就不會隨這個心造業,亦不會認這個無常的妄心為「我的心」。
那個才是自己的真心呢?不變滅、常住不動的那個,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。但是妄心不離真心,妄從真起。猶如波浪不離大海,波浪從大海而起。不是離開波浪而有大海,所以亦不是離開妄心而有真心。波浪平伏時,波浪空,便見到平靜的大海。如果我們能夠空了這個生滅無常的妄心,就見到自己永恆的常住真心。
四念處又名四念住。乃釋迦世尊四種遺囑之一。釋迦佛將要涅槃時,阿難尊者請問佛:「佛在世時,佛弟子依佛而住。佛涅槃後,依誰而住?」佛言:「依四念處而住。」由此可知四念處的重要。四念處觀得純熟,就不容易被煩惱所轉。所以三十七道品以四念處為首。
由觀四念處就生起四正勤,斷惡修善。四正勤就是
由四正勤得四種禪定,定中出生神通,名為四神足。有了神通則所求如意,故又名四如意足
上來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為何極樂世界的雀鳥不演暢呢?因為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已經超越此十二道品。例如四念處的「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」極樂眾生蓮花化生,清淨莊嚴,不需要觀身不淨。極樂眾生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,不需要觀受是苦。極樂眾生,念念相應念念佛,不需要觀心無常。極樂眾生了知五蘊皆空,不需要觀法無我。
生到極樂國土皆是正定聚的眾生,自然斷惡修善,是故不需要修四正勤。人人都有神通,所求如意,故不需要修四如意足。因此,極樂的雀鳥都不演說此十二道品。但是極樂眾生還未証菩提,必需要修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。
想成佛,必先要有菩提根。等於樹要有根才可以生長。菩提根有五種:
具足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,就有菩提根。根基增長就有力用。力能降服煩惱,就好像大樹能擋風雨。因五根而生的五力亦是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。
由五力進而修七菩提分。梵語菩提,中文譯曰覺。所以七菩提分又稱為七覺支。
定慧均等後,舉心動念都是正道。所以由七覺支進而修八正道。八正道又名八聖道。
「如是等法」。除了三十七道品外,還有六波羅密、十力、四無所畏、慈悲喜捨等無量法門。
「其土眾生,聞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」極樂眾生聽聞到法音之後,都不離正念。怎樣不離正念呢?就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