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

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

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,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

蕅益大師判此段文為別序。

上來六種成就與所有佛經相同,稱為通序。現在此一段文是引發一經的因由,名為發起序。又因為跟所有佛經有分別,故又名別序,表示別於此經。

釋迦佛所講的一切經典,若依文義則分為三藏。若依種類卻分為十二部份,名為十二部經,又名十二分教。就是:長行、重頌、授記、孤起、無問而自說、因緣、譬喻、本事、本生、方廣、未曾有、論議。本經在十二部經之中屬於無問而自說。

一般而言,佛說法的因由,多是因弟子發起請問而說的。例如楞嚴經因阿難尊者請問而說。金剛經因須菩提尊者請問而說。藥師經因文殊菩薩請問而說。本經乃釋迦佛以妙觀察智,觀到現前大眾,是時候應該聽淨土妙法,故云「爾時」。

惟是淨土法門不可思議,除了大菩薩之外,所有聲聞眾都不知有淨土法門,當然無人能請問於佛。所以釋迦佛大悲心起,無問而自說,講出了此一部阿彌陀經。希望現在及未來的眾生,仗阿彌陀佛的願力,及自己信願行的功德力,能夠往生極樂世界,在淨土用功修行,一生成佛。雖然本經以舍利弗為當機眾,但是由始至終,舍利弗只是聽,並無發問一句。

何謂當機眾?佛每次說法時,在座的聽眾可分為四類:

  1. 發起眾。例如法華經,因舍利弗三請而引發釋迦佛有所說,舍利弗就是發起眾。
  2. 當機眾。佛所說的法,正正與當時一部份人的根機很契合,他們一聞即悟。名為當機眾。
  3. 影響眾。例如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等,他們都是來自他方國土,跑來娑婆助佛弘法,圍繞在法座之前,莊嚴佛的威德。在會的聽眾,見到他方菩薩也來聽法,更增加對佛的恭敬心、對法的堅定信心。觀音菩薩等則稱為影響眾。又例如本經中,文殊及彌勒菩薩,他們當然知道甚麼是淨土法門,但是兩位大菩薩仍然出席這個彌陀法會,恭恭敬敬的聽法,影響到在會的所有聽眾,對佛所說的法深信不疑。
  4. 結緣眾。聞法後未能立即証悟,但卻結下見佛聞法之因緣,作未來得道之因,是為結緣眾。

我們今次這個法會亦有上來四眾。發起這個講經法會的是發起眾。喜歡念佛求生極樂的是當機眾。已經得到念佛三昧,但亦到來隨喜的是影響眾。還未決定念佛,或是初次聽彌陀經的是結緣眾。

本經以舍利弗為當機眾。為什麼以舍利弗為當機眾呢?因為淨土法門是甚深難信之法。很多人對於「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。」此一法存有疑惑。有疑則不信。惟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直下承當。釋迦佛在本經流通分云:「當知我於五濁惡世,說此難信之法,是為甚難。」可知於本經,若沒有智慧的人不會相信其中的道理。所以釋迦佛以聲聞眾中,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為當機眾。表示持名念佛之法,非智者莫能信解。

佛度眾生,雖然有無量法門,但是歸納起來就只有兩種:一.空門。二.有門。空門指一切法空。即人空、法空、空亦空。有門則說:有佛、有淨土、有輪迴。

念佛稱為妙行,乃因為涵蓋空、有二門。中根及下根的人從有門而入。就是有佛可念,有淨土可以往生,只要有深切的信願行,一定可以生到淨土,脫離六道輪迴。上根利智的人從空門下手,念實相佛。例如大勢至菩薩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。以念佛心,入無生忍。」無生忍就是實相,亦即一切法的空相。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。」就是念實相佛。所以淨土法門,三根普利,就是因為包括空有二門。

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」屬於有門。釋迦佛金口講出有極樂世界,有阿彌陀佛現在說法,目的是要大家生起信心。因為淨土法門以信願行為三種資糧,所以釋迦佛首先要我們相信,若然不信,則不會發願,無願亦不會修行。

在事相上來說,極樂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國土。在理相上來說,眾生有十萬億妄想煩惱,所以極樂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。若是眾生心淨,無煩惱,當下就是淨土。維摩經云:「心淨則佛土淨。」可知極樂世界的遠近,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是濁還是淨。如果是濁,濁心與濁世最相應,所謂物與類聚。那麼我們永不能脫離這個五濁惡世。所以我們必須藉持戒和念佛來清淨自己的心。

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」這個佛國土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現在還未入滅,直到今天,仍然在極樂世界說法。

佛世難值,我們想在這個世界見佛聞法,但是釋迦佛已經入涅槃。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佛才出世。可惜彌勒佛只開三次法會,即龍華三會之後,又立即入涅槃。所以在娑婆世界想見佛,實在很困難。許多祖師大德開了悟之後,仍然求生淨土。例如馬嗚菩薩、龍樹菩薩。天台宗的歷代祖師亦都是回向生極樂。八十卷華嚴最後一品,講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的時候,普賢菩薩教他以十大行願導歸極樂。

不但普賢菩薩教我們求生極樂,還有文殊菩薩,甚至東方的藥師琉璃光如來,雖然有自己的淨土,但是藥師如來仍然很樂意成就我們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願。藥師經云:「有能受持八分齋戒......以此善根,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,聽聞正法,而未定著。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,臨命終時,有八大菩薩,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得大勢菩薩、無盡意菩薩、寶檀華菩薩、藥王菩薩、藥上菩薩、彌勒菩薩。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,示其道路,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。」有那麼多位佛菩薩教導我們發願求生極樂,可知淨土法門最契眾生的機,我們為何不早日念佛求生極樂呢?

舍利弗,彼土何故名為極樂。

由這一段文開始,蕅益大師判為正宗分。正正是本經所要說的。

其國眾生,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,故名極樂。

我們這個世界名為娑婆。梵語娑婆,中文譯曰能忍或堪忍。即是說這世界的眾生,堪能忍受各種苦痛,但就不肯出離,不願意求解脫。又表示菩薩在這個世界度眾生的時候,堪能忍受種種的苦惱。例如:被人罵、被人譏笑,甚至被人驅趕。只有發了慈悲大願的大乘菩薩,才堪能忍受種種的苦惱。我們今日有幸得聞佛法,就應該好好的修行,不要辜負各大菩薩的一片慈悲。

對佛教無甚認識的人,時常批評佛教一味講人生是苦。其實他們一知半解。佛教云「此是苦,汝應知」。你應該知道甚麼是苦。然後再分析苦的成因。知道了成因後就教我們如何脫離苦。離苦就得樂。未離苦無可能有快樂。所以佛教是積極的,絕不是消極。

此世界的眾生念念生滅,所以有三種苦: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。我們這個由業報而生的身體本來就是苦果,再加上外來種種苦痛的逼迫,故名苦苦。雖然有人說:「我現在不覺得苦,覺得很快樂。」其實娑婆無真正的快樂,就算有小小的快樂都不會長久。快樂的時光消失名壞苦。就算不苦不樂,亦難免受到無常侵蝕之苦,名為行苦。

行即行蘊遷流不息的意思,世間人所講的時間巨輪,就是佛教所說的行蘊。極樂眾生,念念正念,所以無有上來三苦。

娑婆還有八種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苦、冤親會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陰熾盛苦。若是要詳說,更有無量諸苦。極樂眾生,蓮花化生,所以無生老病苦。壽命無量,故無死苦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無冤親會苦。有神足通,可以往來其他佛國土,無愛別離苦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無求不得苦。身心清淨,常住不遷,無五陰熾盛苦,但有五蘊皆空之樂。

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,周匝圍繞,是故彼國名為極樂。

此一段文開始描述極樂殊勝莊嚴之境。

先講極樂眾生所住的樓閣。外面有七重欄杆,每一重欄杆與一重排列整齊的樹相間。每一行樹上又覆上七重羅網。如是七重欄杆、七重行樹、七重羅網,都是用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四寶所成。重重無盡的寶樹、寶網、寶欄杆圍繞極樂眾生所住的地方,莊嚴極樂國土。

為何是七重欄杆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呢?七重代表七科道品,下文有解釋。四寶代表常、樂、我、淨四德。常即是與佛一樣壽命無量;樂即但受諸樂;我即自在無礙,淨是清淨莊嚴。

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有七寶池,八功德水,充滿其中。池底純以金沙布地。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合成。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而嚴飾之。池中蓮華,大如車輪。青色青光,黃色黃光,赤色赤光,白色白光。微妙香潔。

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,都是在七寶池中蓮花化生的。現在這一段文是描述出生之處。

極樂世界有大小不一的七寶池,最細的有十由旬(一由旬有四十里)。都是由七寶所合成,而且池底純是金沙,不是泥沙。

池水名「八功德水」。八功德即:

一.澄清。娑婆的水多是渾濁不清。七寶池的水底根本沒有沙泥,只有金沙,所以水特別清。二.清冷。三.甘美。娑婆的水,或鹹或淡,味道不好。極樂世界的水,甘甜而香美,味道很好。四.輕軟。此世界的水有重量,一擔水有八十斤重。就是因為有重量,所以大水的力,可以造成破壞。極樂的水無重量,既輕且軟。五.潤澤。娑婆的水很污染。一杯水過了幾日會變色,甚至發臭。極樂世界的水顏色潤澤,永不會變味。六.安和。娑婆的大海,波濤洶湧,有時更氾濫成災。極樂的水安祥平和。七.娑婆的水只能解渴,不能充飢。極樂的水既解渴亦可以充飢。八.娑婆的水是污染的,未經處理而飲用會損害健康。極樂的水不論直接飲用或沐浴,都能令身體健康,長養六根。因為以上八種功用,所以稱為八功德水。

「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合成。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而嚴飾之。」七寶池四邊的梯級道路皆由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四寶所成。階道上有七寶而成的樓閣,乃極樂眾生所住,及佛菩薩說法之處。七寶就是金、銀、琉璃(即青色寶)、玻璃(即水晶)、硨磲(即白色的貝殼)、赤珠(即紅色的珍珠)、還有瑪瑙,共成七寶。

「池中蓮花,大如車輪。」七寶池的八功德水中,生長了無數的蓮花,體積最細的,都好像轉輪聖王的輪寶一樣大小。「車輪」指轉輪聖王的輪寶,直徑一由旬。

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,身量很高大,而且是蓮花化生,不經胞胎,以蓮花為父母。所以最細小的蓮花體積都有一由旬。若根據觀無量壽佛經及寶積經所言,池中蓮花大小不一。最小的一由旬,大的有十由旬,百由旬乃至千由旬。

為什麼蓮花的大小有那麼大的分別呢?由於十方念佛的眾生有勤有惰;智慧亦有分別。所以感到蓮花大小不一。若是你現在聽到淨土法門,發心信願念佛,七寶池中即時有一朵蓮花生起,蓮花上刻有你的名字。如果你精進念佛,蓮花就會一天一天的長大,而且一天比一天莊嚴和光明。若是你中途退心,不再發願生淨土,蓮花就會枯萎。但是如果你懺悔後再發願念佛生淨土,蓮花又再生長起來。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就是用這個蓮花台來接引你往生。

蓮花化生,究竟有甚麼含意呢?蓮花代表一佛乘的圓頓教。表示念佛求生淨土屬於一乘妙法。

「青色青光,黃色黃光,赤色赤光,白色白光。」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,身體都有光明,所以蓮花亦有光。極樂世界蓮花的顏色無量,經中只略說四種。

「微妙香潔。」是讚嘆極樂蓮花的四種德:

  1. 微。即精細的意思。精細到有蓮花的形而無蓮花的實質。
  2. 妙。即是不可思議。極樂世界的蓮花不是從蓮藕生出的,若有一位眾生念佛,發願生淨土,七寶池中立即有一朵蓮花生起,蓮花上刻有其名字。假如十方眾生都念佛,七寶池中就分別長出刻有所屬眾生名字的蓮花。此一蓮花會根據這位眾生念佛的勤惰,功德的深淺,而光明和莊嚴的程度不同,亦不會弄錯,所以叫做妙。
  3. 香。極樂世界的蓮花,發出殊勝的香氣。
  4. 潔。極樂世界的蓮花,是從金沙佈地,充滿八功德水的七寶池裡生出的,而且蓮花無體質,所以是最潔淨。

極樂世界的蓮花,光色明耀,微妙香潔。從蓮花化生的眾生,身相更加莊嚴殊勝,有三十二相,一出生就是一個少年。因為是從蓮花化生,所以無生、老、病苦,壽命更是無量。

舍利弗,極樂國土,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

問:為何極樂世界要那麼華麗美觀?平實一點不好嗎?

答:極樂世界是以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,成就種種的莊嚴,不經人工造作。相反,娑婆則由眾生的業力而成。娑婆眾生諂曲嫉忌,所以有高山險谷,有荊棘。娑婆眾生難以教化,所以有岩石。如果人類再繼續自私自利,相信不久的將來,要從這個世界找一杯天然的淨水也不可能。如果極樂有任何事物不及娑婆,就不應稱為極樂。

問:那麼極樂世界純是黃金七寶,會否引起眾生的貪念呢?

答:當然不會。娑婆的黃金七寶是稀有之物,在極樂就普通得很,所以不會引起貪心。

 

卷一

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