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

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

舍利弗,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。所以者何?彼佛國土,無三惡道。舍利弗,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,何況有實。是諸眾鳥,皆是阿彌陀佛,欲令法音宣流,變化所作。

雀鳥屬畜生道。畜生是由罪報所生的。極樂眾生都是念佛往生的,何解會有由罪報所生的雀鳥呢?其實是阿彌陀佛為了令法音宣揚流布,從法身變化出眾鳥說法。

娑婆的眾生大都喜歡花香鳥語,所以極樂世界亦有花香及能說法的鳥語。不過眾鳥都是隨機示現說法的。如果你要寂靜坐禪,雀鳥亦會自然隱退。在極樂世界,三惡道的名字尚且不存在,更何況實實在在有三惡道呢?

舍利弗,彼佛國土,微風吹動,諸寶行樹,及寶羅網,出微妙音。譬如百千種樂,同時俱作,聞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。

極樂國土常有輕微柔和的風,吹動路旁四寶所成的樹及樹上的羅網。四寶全屬因微風的吹動而互相撞擊,發出微妙而不可思議的音聲,好像百千種樂器同時在演奏莊嚴而悅耳的音樂。所謂「法樂奏無生之曲,梵音演最上之宗。」聽到這些莊嚴音樂的人,自然就生起對三寶的皈依心、恭敬心。所以說「聞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。」

舍利弗,其佛國土,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

舍利弗,於汝意云何?彼佛何故號阿彌陀?

本經乃釋迦佛明確指示持名念佛的妙行。持名念佛而稱為妙行,有以下幾種原因:

  1. 下手最易。只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個字,或念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。
  2. 普利三根。上根利智者念實相佛;中下根者持名念佛。甚至五逆十惡的人,臨終懺悔,十念或一念,只要信願堅固,亦可往生。
  3. 但持一句佛號就可以橫出三界,帶業往生淨土。所以持名念佛稱為妙行,又稱為了生死的捷徑。

是故釋迦世尊要特別解釋阿彌陀佛的名號,令到念佛的人生起堅固的信心,深信阿彌陀佛的名字內含萬種功德。我們能夠帶業往生極樂,全因為這萬德洪名。

例如一張億萬元的支票,支票內含億萬個一元幣值。每一元都有它的功能。其實佛的功德何止萬種,只不過以萬代表無量數。如果我們誠心念佛的名號,即是念佛的無量功德。佛的功德便會進入我們的心內。若我們心內有煩惱,佛的功德便把我們的煩惱趕走。若我們心內有罪業,佛的功德便把我們的罪業滌除。若是愚痴心,佛的萬德洪名會帶給我們智慧。所謂「禮佛一拜,罪滅河沙。念佛一聲,福增無量。」就好像貧窮的人,獲得那張億萬元的支票一樣,立即解脫窮困。

現在釋迦世尊問舍利弗:西方極樂世界的那尊佛為何號稱為阿彌陀?

舍利弗,彼佛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無所障礙,是故號為阿彌陀。

阿彌陀譯曰無量。何者無量?一切無量──光無量、壽無量、福無量、德無量、國土無量、人民無量、一切一切無量。有人曾問:若是人人都求生極樂,豈不是淨土有人滿之患?現在大家都知道阿彌陀佛的國土無量大,所以不會有人滿之患。現在先講光無量。

佛佛道同,實則每一尊佛的光明都遍照十方,所以每一尊佛都光明無量。但因願力的不同,所以應身佛的常光卻有分別。

常光即應身佛平常所發的光明,肉眼可以見到,亦稱身光,又名圓光。釋迦佛常光一丈,阿彌陀佛的常光卻遍照十方。

常光又不同放光。例如釋迦佛說法華經前,先放眉間白毫相光;正講楞嚴經之時,從胸卍字涌出寶光,普照十方微塵世界。

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中的第十二願云:「設我得佛,光明有能限量,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,不取正覺。」現在阿彌陀佛得如所願,所以阿彌陀佛的應身常光遍照十方國土。所以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。

既然阿彌陀佛光明無量,為何我們見不到佛光呢?只怪我們業障重。業障遮蓋我們的眼睛,使我們見不到佛光。譬如太陽普照萬物,盲眼的人見不到太陽光,不能謂太陽無光。只不過是其眼睛有障礙,所以見不到太陽光。如果我們念佛,念至業障消除,就能見佛光。

又舍利弗,彼佛壽命,及其人民,無量無邊阿僧祇劫,故名阿彌陀。

佛有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和應化身。法身無形相,所以無生滅。報身經多劫修成,以智為身,已經永斷生死,所以有始無終。是以法身同報身都是無量壽。這亦是佛佛道同,本無分別。但應身佛是隨機應現,其壽命是隨佛的本願與隨所應的機緣而分有長短。如釋迦佛應現於人壽一百歲的時代,其應身壽命亦應有一百歲。但是世尊觀到末法之兒孫福薄,所以願減壽二十年,把這二十年的福留給末法時代出家之兒孫,而且還把一分白毫相光的福留給我們。所以若有人發心出家,不需要擔心衣食住行。我們出家人是食佛的飯、穿佛的衣、住佛的屋。在家居士供養出家眾亦即是供養佛。就能夠於佛處得福。

釋迦世尊減壽二十年是隨自己的願,所以世尊於八十歲即涅槃。而且世尊觀到當時可度的眾生已經度盡;應該受記的眾生亦已為他們授記;未得度的眾生又已經為他們種下得度之緣。世尊觀到化緣已盡,住世無益,所以於八十歲涅槃。此則根據所度眾生的機緣而示現壽命的長短。所以十方應身佛的壽命長短並無一定。

阿彌陀佛因中修行時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中的第十三願云:「設我得佛,壽命有限量,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,不取正覺。」又第十五願云:「假設我得佛,國中天人壽命,無能限量。除其本願,修短自在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」因此兩願,阿彌陀佛的應身同國中人民的壽命都是無量。所以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壽。

但有一點要請大家注意。無量有兩種:一種是不能夠用數字表達,是真無量。另一種屬於有量的無量,可以用數字表達。阿彌陀佛及其人民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是屬於有量的無量。因為無量、無邊、阿僧祇都是印度的十大數字單位的其中三個。我們以億為大數,印度以無量、無邊、阿僧祇為大數。

「劫」譯曰長時分。分小劫、中劫、大劫。由人壽最短十歲起,每一百年增一歲,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止;然後每過一百年減一歲,減至人壽十歲止。如是一增一減,合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,稱為一小劫。二十小劫為一中劫,四中劫為一大劫。文中所說的是大劫。「阿僧祇」譯作無央數。即阿彌陀佛及其人民壽命無央數大劫。所以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一生成佛,不需要待第二生。

既然阿彌陀佛的應身壽命屬有量的無量,阿彌陀佛終有一日涅槃。阿彌陀佛涅槃之後只有正法住世,無像法及末法。阿彌陀佛的正法滅盡後,觀音菩薩立即補上佛位,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。觀音菩薩涅槃後,大勢至菩薩又補上佛位,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。如果我們專念觀音菩薩或大勢至菩薩,亦可以發願生淨土。

既然阿彌陀佛的名號內含無量功德,為什麼釋迦世尊只述光無量、壽無量兩種功德呢?

光無量表示橫遍十方;壽無量表示常住不變。能夠橫遍十方而常住不變的就是法身。法身含藏無量功德。例如:無量的慈悲喜捨。所以無慈悲的人念佛後漸漸變得慈悲。法身含藏無量的智慧。所以愚痴的人念佛後會得智慧。法身壽無量。若果想長壽,最好念佛。法身有無量辯材、無量神通、無量三昧、十力、四無所畏。所以,只講光無量、壽無量,已經可以總括一切無量。

是以,一句阿彌陀佛,具有無量功德、無量力用。持念阿彌陀佛即持無量智慧、無量辯材、無量神通、無量三昧、十力、四無所畏、慈悲喜捨。以此無量功德回向往生極樂,又怎麼不會成功呢?明白了這個道理,對於持名念佛,就會深信不疑。

舍利弗,阿彌陀佛成佛已來,於今十劫。

阿彌陀佛壽命無量,但自從成佛到現在只不過十劫,即阿彌陀佛現在還在說法。我們的娑婆又如何?釋迦佛已經入滅,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佛才出世。但彌勒佛出世後只開三個法會,即龍華三會之後又入滅。所以在娑婆世界想見佛聞法的確很困難。現在既然有彌陀住世,壽命無量,希望大家發願生極樂,見佛聞法,同佛壽命,依佛修証,一生可以成佛。

又舍利弗,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,皆阿羅漢,非是算數之所能知,諸菩薩眾亦復如是。

阿彌陀佛有無量數已經証得阿羅漢果的聲聞弟子和菩薩弟子。其數之多,不是用算術可以數出來。

天親菩薩的「往生論」謂極樂世界無二乘人,是否與彌陀經互相矛盾呢?其實彌陀經所說的是回小向大的聲聞人,跟往生論所說的定性聲聞不同。例如法華會上退席的五千人就是定性聲聞。他們根本不發大乘心。是故「往生論」與彌陀經並無矛盾。

舍利弗,彼佛國土,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

十劫就能夠教化那麼多菩薩及羅漢,只有極樂世界才能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亦表示求生淨土的人很多,所修的法門亦很容易。

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眾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其中多有一生補處,其數甚多,非是算數所能知之,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。

阿鞞跋致譯曰「不退轉」。不退轉有三種:

  1. 菩提位不退
  2. 菩提行不退
  3. 菩提念不退。
  1. 從初住至七住,破見思惑,永不退隨凡夫地,名為菩提位不退。
  1. 能以大悲心廣度眾生,永不退墮二乘地,名為菩提行不退。是八住至十回向位的菩薩。
  1. 斷無明,行於中道,念念流入如來果海,名菩提念不退。是証入初地以上的菩薩。

証入初地後,還有十一品無明未破。破盡此十一品無明即可成佛。當要破最後一品的時候,名為做等覺菩薩,又稱為「一生補處」。

何謂「一生補處」呢?四十二品無明之中已經破了四十一品,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。若破了此一品生相無明,就可以到十方世界有佛涅槃的國土,補上成佛。所以稱為一生補處,即候補佛位之意。例如極樂世界的觀音菩薩,待阿彌陀佛涅槃,正法滅盡後就補上成佛。

極樂每一位眾生都是不退轉菩薩。只要繼續進修,破剩最後一品無明就是補處菩薩。所以經文謂「其中多有一生補處,其數甚多。」若是與娑婆比較,娑婆的一生補處,就只有彌勒菩薩一人,更無第二人。

極樂世界既有這麼多的補處菩薩,要到甚麼時候才能成佛呢?其實虛空無邊,世界無量,需要的佛亦無量。所以極樂的一生補處菩薩會分發到十方世界應機成佛。

娑婆眾生分三類(類又稱為聚。即聚集的意思。):

  1. 邪定聚。即五逆十惡,不信因果的眾生。
  2. 正定聚。即已証入初住的菩薩。
  3. 不定聚。指遇善修善,遇惡修惡的凡夫,隨因緣而造惡業或善業。就算是十信未修圓滿的菩薩,修行亦是有時進有時退、有時勤力、有時懶惰,所以同樣稱為不定聚。直至十信圓滿,証入初住的「位不退」才能夠有進無退,才可以稱為正定聚的眾生。

我們凡夫由開始發心修行,到証入初信,再繼續修,直至十信圓滿,若是有進無退,尚且要經歷一萬大劫。若是時進時退,就不知要歷多少大劫、經多少次的生死,才可以修到十信圓滿而証入初住的「位不退」,更遑論「行不退」和「念不退」。

但是一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的人,只要一心不亂,心不顛倒,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一定親來迎接往生。一生到極樂世界,無論是上品上生或是下品下生,花開見佛聞法之後,就成為不退轉菩薩。所以經文謂:「眾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」不過蓮花開的時間不同,上品上生的眾生,一生到極樂,立即花開見佛,立即聞佛說法悟無生忍。下品下生的五逆十惡眾生,就要在蓮花中滿十二大劫才開花。才可以聽到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,以大悲音聲,為其講說實相法,及教其實相懺悔,使其罪業消除。罪業消除後,就立即發菩提心,成為不退轉菩薩。

淨土法門超勝的地方就是可以橫出三界的生死,帶業往生。往生之後圓証三不退,一生決定成佛。大乘經所講的佛土之中,只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有此方便法門。若不是阿彌陀佛的徹底悲心和願力,不可能有此種功德成就。古德言:「諸經所讚,盡在彌陀。」非常有道理。

問:行菩薩道應以大悲救度眾生。度眾生就應留在五濁惡世。為什麼要求生淨土,只顧自己安樂而捨棄苦惱的眾生呢?

答:菩薩有兩種。一種已經久修菩薩道,証得無生忍的不退轉菩薩。他們當然應該留在五濁惡世度眾生。

另外一種是未得無生忍,未証不退轉的凡夫菩薩。凡夫菩薩必須時常親近佛,直至忍力成就,才可以在五濁惡世度眾生。如果自己亦是被煩惱所綁,雖然你有大悲心,願意留在五濁惡世度眾生,但恐怕你未度眾生以前,已經被其他眾生度了你去。五濁惡世煩惱強,若無忍力,就會心隨境轉,為色聲所綁。自己墮落三惡道,自救都尚且不可能,又何能救眾生呢?

凡夫菩薩未得無生忍力而開大口謂度眾生,就像未讀過醫科而行醫一樣。証得無生忍才眾度生,就恰似醫科畢業的醫生行醫。

凡夫無實力。只有專念阿彌陀佛至一心不亂,命終決定得生極樂,見佛聞法,証得無生忍後,再回到娑婆,划著無生忍船,救苦海中的眾生。若是你真的是大悲心切,希望早日度眾生。那麼就更應精進念佛及修一切福德,回向上品上生。如是很快就能夠回到娑婆,任意自在的度眾生。不是只會口講度眾生,但心內一點方法也沒有。

 

卷一

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