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小靜室面積很小。在這個小小的靜室內除了可以拜佛、誦經、坐禪外,還可以寫稿、出版書籍、錄音、上網,接見有緣人等等。室外人說我整天「困」在小室內,對「身」對「心」都不好,應該休息一下,往外跑跑。

不錯,整天「困」在小室內,缺少運動,的確是會影響健康,對身體不好。但是「心」卻沒有被困著,怎麼會對「心」不好?

心無形相,思之在前,忽然在後。說「他」在左邊,「他」又好像在右面。「他」可以跑到天邊,又可以走到地深幾萬呎。心無形相,因為本來就沒有心,有的只是妄想,有妄想才有形相。例如你想以香花供佛,就有香花的相及佛的相現起,我們就稱這個現起的「想相」為心。例如你想買禮物送給父母,就有父母的相及禮物的相現起,我們亦稱這個「想相」為心。又例如想偷,就有被偷物的相及偷取時行動的相浮起,我們亦稱這個「想相」為心。

這個從無到有,忽然而起的心其實是虛妄的,因為不是實有,只是忽然而起,亦忽然而滅。所以本來是無心,有的只是妄想心。

既是無心,誰困汝心?既是無相,心亦不會被困。所以達摩祖師面壁九年,猶如一瞬間。但是當有妄想時,「心」就被困著了。室外人以「妄心」看我的「妄心」,當然覺得我是被困著。

明白了這個道理,就知道真正困著我們,令我們心情不得舒暢的其實是妄心。明知是妄為何仍被妄所困?因為缺少了禪定及般若。所以無論是修念佛法門、或是持咒、或是參禪的佛弟子,都必定以禪定及般若為修行的主要目標。


我們不可能無止境的一個心願一個心願的完成下去。應把每一個心願都當作是最後要完成的事情。完成後,若因緣具足才實現下一個願;若因緣不具足,放下吧,還是念佛要緊。


我們現在既修善又造罪,但罪與福之報是分開受。福不代罪,一定要分清楚,以免食了一餐肉又食半餐齋就以為可以滅罪;又或以為一面念佛一面罵人仍可以生到極樂世界。

因果是很微細的,不藉三寶之力,不求懺悔,罪不能消。懺是在佛菩薩前懺除前罪,悔是以後不再作。


科學家想盡辦法改變基因,務要令人類長壽,但諷刺的是越來越多青少年自殺。

活得開心才是長壽之道。要活得開心必定要生命充滿意義,令自己每天都過著有意義的日子。現在的青少年物質豐富,但心靈空虛脆弱,而且不懂與人交往。雖然有狂野派對,但是日子一片空白糢糊。越是空白糢糊越狂野,越是狂野越更空白糢糊。於是他們進而吸食軟性毒品。與其花費大量金錢改變人類基因,不若用金錢舉辦多些國際性的青少年德智活動,擴闊他們的視野及思想。生命延續在意義之中比長壽更重要。


大自然從地水火風和合而成,人類也是從地水火風和合而成。人與大自然只可以融合不可以背離。想征服大自然就是一種背離的行為。地水火風可以征服地水火風嗎?

 

佛者,覺也。念佛即念覺;念念佛,念念覺。念佛而不覺,表念佛未有功夫。覺甚麼?覺惡,止惡;覺善,修善;覺諂曲,止諂曲,起正直心;覺嫉忌,止嫉忌,起隨喜心。所以說念佛而不覺--不覺是非人我一串串、不覺嫉忌心起伏不停、不覺憍慢心高漲、不覺貪心不止、不覺瞋火炎炎--實是念佛的功夫未得力。

如何能念念佛、念念覺?六祖菩薩說的「常懷慚愧心,與道相應」,是念佛者的座右銘。


佛乃一切智具足者,是故念佛即念一切智。念佛之人,智慧漸漸具足,業障漸漸消除。所以念佛一聲福增無量,禮佛一拜罪滅河沙。

 

法華經云:「諸佛兩足尊。」兩足指福圓滿具足,智慧亦圓滿具足。是故念佛亦即念佛的福與智。福之中以禪定的福最大,智慧中則以般若智最尊。是故念佛者念念具足禪定智慧,臨命終時身無病苦,心不貪戀,並能預知時至,完全是因為禪定智慧之功。

有些嚴重疾患者在最衰弱時,醫生說他只有兩天的壽命;這種情況與上來預知時至不同。上來的預知時至乃念佛者的禪定智慧之功德所致;病者乃業報所招。兩者決不可混淆。


彌陀經云:「從是西方,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,今現在說法。」有佛友問:「極樂淨土離此世界那麼遙遠,如何能往生?」

在事相上而言,極樂淨土的確離此世間很遙遠;但在理相上而言,極樂淨土卻在目前。

六祖壇經云:「先除十惡,即行十萬。」如果我們心中沒有十惡(十惡即殺、盜、邪淫、妄言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、瞋、愚痴邪見。)內心清淨則與淨土相應。所謂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自然於命終時,於一彈指頃便生到極樂淨土。若內心充滿十惡,便與地獄相應,故於命終時墮地獄如箭般迅速。

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