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不明白為何他人對弟子的英文名字有這麼的疑問?弟子在改名Buddha Chan時,只以此為弟子的目標,並深信菩提種子一經種入,即使經歷塵沙,終能入佛之知見。當他人說弟子對佛不敬時,弟子深感困擾,不敢應對!因說者有敬與不敬心、有名相心和認為佛、菩薩至高無上,不知生佛只在一念間。弟子答則有失六和,起言語之爭;不答則令對方之誤見增長。弟子應如何處理,方才合適?

 

Buddha’,中文譯曰佛陀。中國人歡喜簡略,故單稱‘佛’之一字。

‘佛’是十方三世佛十種通號之一。但每一尊佛的名字卻各別不同,稱為別號。如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、彌勒佛等,同以佛為通號,惟是各自以德而別立名,如阿彌陀是光壽無量之德;釋迦牟尼是能仁寂默之德;彌勒是慈德。故佛是通號,不是名字。猶如世間的King、Queen、Prince、Duke等等,是封號,不是名字。又如Queen Elizabeth,中譯為伊利沙伯女王;若是Prince Chan,是陳王子;King Chan是陳大王;Queen Chan是陳女王。你現在自稱Buddha Chan,即是陳佛。未知陳表何德?

佛教徒應了解何謂佛?佛是大圓滿覺的意思。凡夫則稱為「不覺」。覺者,覺悟也。覺有三義,作二種解釋:

1.)自覺、覺他、覺滿

自己覺悟本來是佛,只因迷故而為眾生,稱為不覺。今因善知識、或因看經,了知此生滅身中自有不生不滅之法性。若能稱性起修,必得成佛。名為自覺

以此自覺之理輾轉化他,令他人亦得覺悟,名為覺他。自覺與覺他二種功行圓滿,名為覺滿

自覺圓滿,斷無明煩惱,得四智菩提,是慧足。覺他圓滿是福足。福慧滿足,萬德具備,超九界以獨尊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名之為佛。

2.)本覺、始覺、究竟覺

本覺即人人本具之佛性,雖因迷了佛性而為凡夫,稱為不覺,但佛性未失。後遇善知識、或看經書,才開始覺悟本具之佛性,稱為始覺。本覺屬理,始覺屬智。依理起智,以智照理,時時回光返照,照破一切妄惑,惑盡智圓。始覺智與本覺理合一,成究竟覺,名之為佛。

從不覺至覺,眾生與佛不錯是一念間(一念迷是眾生,一念覺是佛。)但一念未轉之時,生仍是生,是九界眾生之一。佛卻是超九界以獨尊,故佛是至高無上。如偈云:「天上天下無如佛,十方世界亦無比。世間所有我盡見,一切無有如佛者。」釋迦佛因中修行時,用此偈讚禮弗沙佛而超九劫成佛。可知凡夫必須敬佛。敬佛則功德無量,不敬佛則罪過無邊。所以普賢十大行以禮敬諸佛為首要。

菩提亦稱為覺,是我們本有之佛性,故不是種入菩提種子。若須種入,是心外有法,心外求道,稱為外道。雖然菩提本有,但必須修戒定慧,佛性方顯露。先從有相的戒定慧入手,即從五戒、十戒、具足戒、及文字般若等開始修行。從有相而達無相,達至無相便是覺悟。未悟以前,開大口奢談無相是非常危險的。所謂「寧執有如須彌山,莫執空如芥子許。」未悟而執空,恐會撥無因果,易墮惡道。

如上(1)及(2)所釋三種覺,表示雖有菩提正因,亦須經多劫真修實証。所謂「三祇修福慧,百劫修相好。」此一念方能轉。從不覺轉為正覺,方可入佛知見。

善思之!

(又,六和者,六和敬之略。指僧眾具足六種和敬,故言六和僧,此六和不適用於在家眾。)

 

主頁 題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