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早前參加了四天的密集禪修營,對我有所啟示!特別在行禪中體會到活在當下的意義。過往一直著東想西,根本不知心在當下微妙之處。

但習氣尚重,遇逆境時,心又給五蓋佔去了位置,要時刻提醒心要放好位置才行,只是時間比較早了,問題比之前輕了,但是還未解決。

再次萬分渴求您的教誨。

(每天早上念誦「心經」後靜坐大約一小時,稍為休息再坐 半小時慈心禪;之前用您提供的方式,密集禪修營後轉用心在當 下方式,因覺一念制萬念此念還是要制。)

(行禪是隨意將腳步放緩,用心感覺腳步每一個動作。

活在當下是指清楚知道即時感受不作他念。

心在當下我覺微妙是指當無雜念時,身體感覺很輕很自然。

慈心禪在很平靜的狀態下,發心祝愿自己、親人、朋友及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)

 

我有一位不太相熟的朋友,他到外國公幹時見到一本封面寫著禪(只這一個字)的書,特意買回來送給我。打開一看,全本書都是講園藝設計,除了予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外,根本就與禪風馬牛不相及。最近在報章上看到一些教人減壓的收費活動,他們動輒掛上禪的名字以招來,甚至有禪餐廳的出現。禪之一字,現在是被濫用了。對此,我只有感到無奈。看了你的電郵後,卻又感到痛心。

我希望居士首先認清楚、弄明白甚麼是禪。本網站佛學講座中,六波羅蜜禪波羅蜜對居士絕對有幫助。

其次,居士說每天早上念誦心經,但沒說誦多少遍。古人受持經咒,晝夜六時無有間斷,故得開悟。如智者大師受持讀誦法華經得法華三昧,親見靈山一會。受持讀誦心經最好是每天誦一百、一千或一萬遍,才能領悟經義。心經教人空五蘊見真如心,是以觀照般若用功,非是以妄心修行。若以妄心用功,歷無量劫也不能斷煩惱。因為「沙非飯本」。用沙不能煮成飯,以米才能煮成飯。妄心是煩惱之源,煩惱如何能斷煩惱?見真如心時才可斷煩惱,但必須要空了妄心才可見真心

「用心感覺腳步每一動作」是取相分別的想蘊,是分別心。念念生滅無常是行蘊。以我為能感覺,以色(腳步)為所覺,更未離我相及色蘊。「清楚知道即時感受」是受蘊及取捨分別的想蘊。簡言之,你是執著五蘊用功。五蘊蓋覆真如心,煩惱焉能斷?苦厄焉能度?

有些人或打球或做運動時,因為把心專注在運動上,雜念也相對少了,加上呼吸暢順,身體感覺也是很輕很自然。但是煩惱斷了嗎?當然沒有。遇逆境時煩惱習氣便湧現出來。

心無形相,如何可以「放好位置」?你必須弄清楚心是“何物”?對此,本網站的心經註釋亦可幫到你。

「活在當下」是動相。動即有生滅。以生滅心為本修因,無有是處。不活在當下又如何?其實活與不活都是無明,都是生死,是對待法。實相法中無生死,無對待,故無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又何來有當下?

破五蘊必須起觀照。粗心浮氣不能起觀照,必須先把妄心靜下來。妄心不再動,就是達摩祖師所說的「內心無喘,可以入道。」才可以起觀照

凡夫的心自無始以來都是紛擾煩亂──此念滅,彼念生;彼念滅,另一念又生。如何可以靜下來?惟有念佛,以一念佛號止萬念。直念至不念而自念時才起觀照。(不是制。)然後從有念而達無念;從有生而悟無生。

只知道「一念制萬念此念還是要制」,而不知道從有念而達無念,從有生而悟無生,只是一知半解,未會佛意。

修行須求善知識、善護念。佛是我們的無上善知識。念阿彌陀佛是以阿彌陀佛為善知識,亦得到諸佛的善護念,既得福亦得慧。故彌陀經云:「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,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佛經上的五蓋是貪、瞋、睡眠(指渴睡),掉悔、疑。相信你也是寫錯字。不懂名相不要緊,最重要是清楚寫出你想說的。

「發心祝愿」始終只是一個愿,與禪拉不上半點關係。若「發心祝愿眾生離苦得樂」便是所謂「慈心禪」,那麼所有佛教徒拜佛誦經迴向時、甚或世上其他宗教的信徒在祈禱時、或非宗教信徒在祝愿時也屬「慈心禪」。

講慈悲要在基本上下功夫,請問居士是否已食長素?

修行要依佛法,名為如法而修。大乘法以一實相為印,証其為大乘之了義教。小乘法以三法印印之,証其為佛所說。無論大小乘均以戒為基礎,一切戒律又以五戒為根本。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,因慧斷煩惱。

「佛法大海,惟信能入,惟智能度。」共勉之。

 

主頁 題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