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在日常生活每當遇到問題,直接反應會很理性且大方地處理。但事情過後始終內心又會去量度計算,要經過時間反覆思量才可以逐漸減退。故我很是苦惱!

(現在每天早上念誦「心經」後靜坐大約一小時,用觀肚起伏的方式。)

 

信中的所謂「理性」不是與佛法相契的般若智,是凡夫的分別心、生滅心。經過凡夫的聰明計度(聰明不同般若),故得理性而大方。既是生滅心,故理性不會持久,因沒有定力把持著他。

般若智從觀照而出,觀照又從定而起。無定無觀照故理性不是般若,若是般若是不會退失的,因為般若無生滅相

「事情過後始終內心又會去量度計算。」這是因為你的心仍住著於「事情」,使「事情」反覆不停的在心內重現,以至「始終內心又會去量度計算」。是故你很苦惱。

畢竟你還是有理智的聰明人,所以仍可提起理性去減退你對「事情」的執著。但這個理性乃是從生滅心而來,是故生生滅滅、反反覆覆的才可以逐漸減退你對事情的量度計算。簡而言之:──我相未斷,由我相而生我執。有「我」則有計度思量,有「我」則有煩惱。無我,誰去計度思量?誰生煩惱?

我執不易斷,但可以先把它折伏下來。我相不起,煩惱火不生,內心自然清涼安靜。

「心經」講照見五蘊皆空正好是破我執。所謂照者即迴光返照。(請參看本網站心經卷四照見五蘊皆空之文。)起心動念的「觀肚起伏」不但不是迴光,反而把心光流了出去。而且「觀肚起伏」乃以「我」為本修因。楞嚴經云:「因地不真,果招紆曲。」恐怕我執將會更重。

又,「觀肚起伏」,有何功德?

破執需藉定力及智慧力。是故靜坐時最好心內專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或「南無觀世音菩薩」。(兩者只可擇其一。)平時行住坐臥則散念。當念至純熟時(不用著力提起佛號而心內自然而念),佛菩薩的定慧功德便流入你心內。心內有定有慧便容易把我執折伏。

 

主頁 題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