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別人相處,尤其是陌生人,無必要一開始就說自己是佛教徒,以免與不同宗教的人仕發生諍論。最重要的反而是自己的行為操守、風度氣質等,是否能令人留下良好的深刻印象。待日後介紹自己是佛教徒時令他們稱讚信服,這樣以身宣教更為有效。反之,與別人談論佛教時「被人誤會想逼他們成為佛教徒」。那麼,便要檢討一下自己說話時的語氣是否令人有一種壓迫感。
佛教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是一件好事。如何使佛法融入生活中,使兩者匯成一體卻是另一件事。其實佛法含藏無量世間的哲理,只要你融會貫通,適當的運用於交談中,只會提升你的談話內容,使其更充實。例如現在常常說的「共建和諧社會」,菩薩三聚淨戒便可以用上——止一切惡,修一切善,度一切眾生。當然,你不必要說這是菩薩三聚淨戒,只是把其生活化︰——止一切惡,轉化為安份守己。作一切善轉為時時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;關懷及幫助別人。度一切眾生轉為勸進其他人也止惡修善。如是便能建立一和諧社會。
花開花落、陰晴月缺、生離死別,是無常。夫妻反目,父子成仇,不離貪瞋痴︰——貪財色,貪而不得而起瞋心,因瞋心而造罪是為愚痴。當你的朋友想研究如何可以了卻生離死別,如何可以斷貪瞋痴時,才把他們帶到佛法的層面上。
學佛當然要學佛的慈悲。所以持素是所有佛弟子修行了生死的第一個條件。若不想與人諍論素食的問題,可以健康為由,或言對海產牛肉等有敏感,或謂醫生咐囑不可以飲酒。既不破壞和諧氣氛,友人亦會將就。至於五辛及植物是否也有生命的問題,我在佛學講座 (彌陀經初階),如是問如是答及護生者言也有提及。
若朋友問你有關電視劇內容,你可以輕鬆的口吻反問劇情的內容。你與朋友的對話可否婉轉一些。
不知你是否有自己的工作?若你仍未有工作,便要幫忙家人。若是有自己的職業,家人便不會挪用你工餘的休息時間。
綜合信中內容,相信你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後,再加上婉轉善巧的語調,信內的問題必定迎刃而解。
居士回應︰
謝謝師父的教導,我會細緻地思考如何把佛教以身體力行的方式,以取代嚴肅地向人說教。感激師父的開示,那麼我才可以看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,阿彌陀佛。
我暫時未有正職,有時做義工,有時做兼職,我會重新找工作。
法師回應︰
若果想自己的行儀合符佛理,應多研究佛學。對佛學有認知,便不會被人說甚麼方便戒至令自己無所適從。希望你抽空參聽本網站的佛學講座MP3。
居士回應︰
衷心感謝師父的教導。我會加把勁努力去學習佛法,弟子有時會反覆的聽師父所
說的六般羅蜜,那些都是教我們如何去修行的妙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