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目符號

還未開始拜梁皇寶懺,內心的罪惡感已消失不少,完全因為你每天誦經持咒的功不唐捐。現在只欠發露懺悔,切莫因此而鬆懈苟且。

問題答覆如下︰
1)依我所知,現在流通的有兩個版本,其中之一是「慈悲道場梁皇寶懺」,推薦你用。

2)無論誦經、持咒、念佛,重在一心,拜懺亦然。要達至一心,先攝心於內——攝眼望鴻文,攝耳回聽自己發露懺悔及讚佛念佛之聲。(可以讀,不一定要唱。)若跟著CD唄頌,則心向外馳而至散亂,恐無實益。

諸佛洪名,萬德具足,菩薩嘉號,萬善莊嚴,而稱名者、禮拜者,滅罪增福。如地藏經稱佛名號品所明。

懺本中長文是發露懺悔,故須跪誦。拜佛是求懺滅罪,須一名號一跪拜。除非身體不適或有殘障,否則,坐著不名拜懺,亦非常不誠不敬。

3) 及 4) 可併為一題答。

你每天誦種種經、持種種咒,作五種不同回向,其實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經、或一咒、或只念地藏菩薩聖號而回向五方面。惟是你忘了回向自己往生極樂。此名為發願回向,是信願行中之願,極為重要。

禮懺功德,不可思議。粱皇寶懺內亦有為父母、十方眾生及冤親債主求懺悔。你應暫時放下所有功課,每日至誠專心拜懺。懺後可以「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,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,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,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」為主再加那五種回向及自己發願生淨土。每日懺,每日都作回向。

懺悔之法,每一部開卷後,宣應相續。無論多忙碌也要拜幾分鐘。

修行應是一門深入,直至菩提,是為精進波羅密。精進者,純而不雜。問題4)雜而不純,難有進步。拜懺至四十九部圓滿後,改為每天誦彌陀經一部,禮佛若干拜,(坐著)念佛若干聲,越多越好,口念耳聽。回向如前。是為一門深入修淨土行。

5)古德言︰「得生與否,全憑願力之有無。」所以淨土三資糧「信、願、行」之中,發願最重要。若不發願,任你念佛至風吹不入,雨打不濕,也不能生淨土。彌陀經中,世尊慈悲心切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勸人發願。(請參看佛學講座撮要) 若不發願,就算臨命終時,萬人圍繞床前助念,也不能得生淨土。惟有發深切願,才可感佛來迎,往生極樂。

自古以來,有很多念佛求生極樂的大德,他們臨命終時喜歡在寧靜之中,或趺坐、或吉祥卧,自己心內念佛。不用別人入寮房助念,侍者或同修守在門外,不許別人入內。所有助念者都請往大殿中念佛。

是故念佛人應以一心不亂為目標,不妄求臨終有人助念。求自己,不求他人。有人助念固然是好,無人助念亦不怕往生不成。

再給你一個實例︰

香港荃灣芙蓉山東林念佛堂,前有住持上真下淨大和尚,有一天早餐後,告訴寺僧,有點不舒服,中午不過堂。第二天早上,也不見他過堂吃早粥。午飯時也不見他。寺眾覺得奇怪,到他的寮房探望,但見門是內面反鎖的。眾人合力把門打開,只見大和尚吉祥卧,圓寂多時。可知他是預知時至。

預知時至也不難,發露懺悔後,一心念佛即可。

若仍然覺得不安心,可參加打佛七法會,藉此認識有志生極樂的法師居士,可以互相勉勵幫忙。

佛菩薩是不會忘失任何一位精進用功的眾生的。

    此覆。

 

主頁 題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