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蜜多心經---卷三

(二)受蘊--受以領納為義,領納順境,就生樂受,領納逆境,就生苦受領納又不是順又不是逆的境,就生不苦不樂受。眾生對於樂受起貪心,對於苦受起瞋心,對於不苦不樂受,起愚癡心。無論苦受、樂受或不苦不樂受,都是由心去感受。

(三)想蘊--受了色聲香味觸這五塵的境入心之後,就會分別測度,起種種的妄想。你不受,就無想。例如你受了一件物,你就會想怎樣去運用這件物,這件物是好是醜,你總是在分別測度。所以想蘊與受有關連,如果你眼不受色,耳不受聲,心內就不會起分別測度,不會起是非好醜的妄想,無妄想就無煩惱,一有妄想,就引起無量的煩惱,一切煩惱都是從想蘊而起。

想蘊是專指第六意識,因為第六意識的想力最強,想過去、想現在、想未來。例如我一說酸梅,曾經吃過酸梅的人,口中會流涎,因為他有過去的印象,一想起酸梅便流涎,這是想蘊。未吃過酸梅的小孩子,就是聽到酸梅兩個字,都不會流涎,因為他無這個印象,所以無這個想。

想蘊,日間為想,夜間為夢,所以我們的妄想很多。妄想會令我們造業,受生死輪迴的果報,所以第六意識的想蘊,是輪迴的根本。為什麼修行人要離境、要少看電視、少聽流行曲?就是為了不要有那麼多印象,就沒有那麼多的妄想,妄想少,修行用功就容易上路。

river.JPG (24028 bytes)(四)行蘊--有想就有行,起了分別妄想之後,若果採取行動造業,就是行蘊。行蘊是造作、遷流的意思。造作,即造業;遷流,即好像流水一般,念念不停留,前念滅、後念生,念念生滅,剎那不停,遷流代謝,是構成三界生死的根本。

行蘊的相是很細微,不容易發覺。如果你仔細的看清楚,我們的色身也有行蘊:頭髮會長,指甲會長,脈膊會跳,細胞會有新陳代謝,這是行蘊的作用。

佛謂:「比丘,汝今即時亦生、亦老、亦滅。」這是行蘊密密移動的作用。我們就是現在坐在這裡聽經,就在這一剎那,已經不停的有新的細胞生、舊的細胞老、亦有老的細胞死亡,所以佛謂:「汝今即時亦生、亦老、亦滅。」真是當頭棒喝。

river-1.JPG (20888 bytes)我們的心念更加厲害,一念中有九十個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,剎那生、剎那滅,若果不是有大智慧的人,都察覺不到。所謂「諸行無常是生滅法」,行蘊好像流水一般,所謂「大江東去浪淘盡,千古風流」,幾多風雲人物都成為過去。世間人認為時間分分秒秒的過去,若是依佛法來說,是念念不停留;念念生、念念滅,就是時間。

有一位僧人問趙州老人:「初生小孩還有生滅也無?」趙州答:「急水上打皮球。」僧人不明白,問第二個人解釋道:「急水上打皮球,即是念念不停留。」

小孩子就是念念不停留的長大,念念不停留的,又成為過去的人。念念不停留,就是行蘊,所以三苦之中,有一種苦名為行苦,就是指行蘊遷流不息,有行蘊就有生死。

有智慧的人,看見時間剎那剎那的過去,他會害怕,會萬緣放下,一心用功,因為看到無常迅速。智慧次一點的,看到時間一分一秒的、或是一小時一小時的過去,也珍惜用功時間;再次一點的,看到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,也會警覺;沒有智慧的人,渾渾噩噩,真是可惜。

(五)識蘊--識蘊是心的本體,又名為含藏識。你現在所聽的每一句佛法,他都含藏起來,你罵人的說話,他也含藏起來。所以我們應該多聽經、多誦經唸佛,含藏多些佛法種子。他把你所造的善業、惡業,一一都含藏起來,而且不會忘失,到因緣成熟的時候,我們就受善報或惡報。所以就算我們秘密造善業或惡業,你可以騙到別人,但騙不到自己,即是騙不到自己的識蘊。

這個識蘊名叫做阿賴耶識。阿賴耶識去後來先作主翁,我們命終的時候,最後離開我們身體的,就是阿賴耶識;投胎的時候,最早入胎的,又是阿賴耶識。佛教不講靈魂,講阿賴耶識,凡夫不了解,就執阿賴耶識為我。長沙禪師有一首偈;「修行之人不識真,皆因無始認識神,無量劫來生死本,痴人認作本來人。」

「修行之人不識真,皆因無始認識神。」識神即是阿賴耶識。修行的人不認識法身的真我,是因為無始劫以來,我們認阿賴耶識為我,其實阿賴耶識是五蘊之一,遮蓋了我們的佛性。「無量劫來生死本,痴人認作本來人。」無量劫以來,由業牽著阿賴耶識投胎,所以阿賴耶識是生死的根本,但是我們就認這個生死的根本為真我,又怎會跳出生死呢?

受想行識雖然是四,歸納起來就是一,叫做心,不過不是真心,是虛妄的心。為什麼說他是虛妄呢?毘舍浮佛說得好:「心本無生因境有,前境若無心亦無。」妄心本來無,因外境而有,什麼境呢?一切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境,名叫六塵的境,有境就有心生起。

譬如見到黃金,黃金是屬於色塵的境,見到黃金,有人生起貪心,又或者有人生起一個布施的心; 又例如聽到毀謗你的聲音,你可能生起一個瞋心;如果聽到讚嘆你的聲音,你又可能生起一個歡喜心;聞到飯的香氣,你又會生起一個想吃飯的心;見到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,立即生起一個厭惡的心,如果這個人離開,厭惡的心又立即消失。

所以境生則種種心生,這一個境生這一個心,未有境之前,這個心本來無,本來就是空,因境而有心;境滅,心亦滅,又是空。

所以,無論我們生起什麼心,都不是真實的,如果是真實的,他不須要因外境的因緣而有生,因外境滅而有滅,所以這個心叫做妄心。

妄心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禍患,皆因我們不知道是妄,既然不知道是虛妄,就執以為真,認這個妄想心為我的心,叫做認賊為子,不知有真心,於是我們的真如心,就埋沒在妄想之中,妄想又會令我們造業,造了業之後,就要受生死輪迴的果報,所以,妄心是我們受生死輪迴的根本。

「心本無生因境有。」見境即見心,我們常常要反觀自心,見到自己的妄心就要識得他是妄,不要被他所轉。古人說:「寧為心師,莫師於心。」我們寧願作心的老師,切莫讓妄想心作我們的老師。心打妄想,切勿縱容他,他瞋,不要他瞋,不要聽從妄心,若果聽從妄心,無有了期,想一想又要一百萬,想多想又要一千萬,全世界的錢財全給了他也嫌少。我們絕對不可以聽從妄心的指揮,不然的話,即被妄心所轉,你一被妄心所轉,就會被他轉入三惡道。我們要返本歸原,反觀一下自己的心,即是起觀照。一定要起觀照,才可以見到心的本來面目,亦即是明心見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