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

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

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摘要──卷七

天人聞佛說後,立即於佛前許下諾言︰

「世尊,是善男子、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羅蜜,親近、讀誦、正憶念、不離薩婆若心者,我等常當守護。何以故?世尊,以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斷三惡道、斷天人貧、斷諸災患、疾病、飢餓。以菩薩因緣故,便有十善道。」「以菩薩因緣故,有成就眾生,淨佛國土,便有諸佛出現於世,便有轉法輪,知是佛寶、法寶、比丘僧寶。世尊,以是因緣故,一切世間、諸天及人、阿修羅,應守護是菩薩摩訶薩。」

釋迦佛言︰

「如是、如是,憍尸迦,以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斷三惡道乃至三寶出現於世。以是故,諸天及人、阿修羅,常應守護、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是菩薩摩訶薩。憍尸迦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是菩薩摩訶薩,即是供養我。以是故,是諸菩薩摩訶薩,諸天及人、阿修羅,常應守護、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。」

為何釋迦佛要稱讚菩薩?為何天人要守護發菩提心而又受持般若經的善男子、善女人呢?因為菩薩教眾生五戒十善,眾生如果依教修行,可斷三惡道。菩薩轉法輪,眾生就認識佛寶、法寶、僧寶;菩薩教導眾生依般若波羅蜜修行,就有佛寶、法寶及僧寶出現於世間,故一切天人、阿修羅皆守護、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菩薩。釋迦佛言:「如果天人供養、恭敬受持般若經卷的菩薩,即是供養我」。釋迦佛因般若波羅蜜而得成佛,所以供養、恭敬受持般若經卷的菩薩,即是供養釋迦佛。

「若三千大千世界,滿中聲聞辟支佛,譬如竹葦、稻麻、叢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不如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初發心菩薩摩訶薩,不離六波羅蜜所得福德。」

就算三千大千世界全都是聲聞辟支佛,有人發心供養,此人所得福德,不及其供養初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的菩薩之福德多。釋迦佛於下文解釋:

「不以聲聞辟支佛因緣故,有菩薩摩訶薩及諸佛出現於世;以有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有聲聞、辟支佛、諸佛出現於世。以是故,憍戶迦,是諸菩薩摩訶薩,一切世間諸天及人、阿修羅常應守護、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。」

二乘人沒有大悲心,不願說法度眾生。如果世間只有二乘人,他們涅槃之後,佛法亦跟着滅,因而世間再沒有菩薩、佛及其他聲聞、辟支佛出世。一定要有菩薩才有人講三乘法,才有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出現於世。故釋迦佛言:「一切世間、人、天、阿修羅應守護供養初發心受持般若波羅蜜的菩薩。」不單天人守護,現在十方諸佛亦共同擁護此初心菩薩。

受持、讀誦、正憶念般若波羅蜜之人,除了得到佛菩薩及天人守護之外,還有其他什麼功德呢?

若有人想用咒術或毒藥加害於他們都不會成功。因為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、是無上咒,勝過一切世間咒術。又如果有人聽聞般若經的義理後,非常敬重般若經,但是他不識字,不能夠如其他識字者讀誦般若經。他可以在家內供奉般若經,日日上香、禮拜,又用鮮花供養,四週亦要保持清潔。天人見到善男子、善女人如此盡心供養般若經卷,就會來禮拜般若經及守護他們。這裡所指的是不識字者,識字者就要讀誦受持般若經。

帝釋天王又請問佛:「如果有人以香花、瓔珞、音樂,供養般若經;另外,又有人於佛涅槃後,起塔供養佛舍利,把兩人的功德比較,誰的福德大?」釋迦佛反問帝釋天王:「佛是學習那一種法而得一切種智和三十二相呢」?帝釋答言:「佛是學習般若波羅蜜而得一切種智及相好身」。

釋迦佛言:「不是因為有三十二相才稱為佛,乃是因為得一切種智故名為佛。一切種智是從般若而來。若有人聽聞般若經,讀誦、受持,又以香花瓔珞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即是供養一切種智。我以佛眼見到十方無量眾生,發心行菩薩道,惟因為遠離般若波羅蜜,最後卻成為二乘人。是以善男子、善女人發心求菩提道,應該聽般若經,應該受持、讀誦、供養經卷,尊重、讚歎。無論佛在世或佛涅槃後,所有發菩提心者,應依止般若波羅蜜。若有人於佛涅槃後,起七寶塔滿三千大千世界,盡形壽供養佛舍利,其福不及供養、讀誦、受持般若經卷之福大」。何以故?因為上來所供養的是一尊佛舍利,供養般若經卷,即供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佛。三世佛皆因般若波羅蜜而成佛,故聽般若經,讀誦、受持、供養般若經卷,福德大於供養佛舍利。不單供養般若經卷的福德大於供養佛舍利,釋迦佛再說一個因緣:

「若般若波羅蜜在於世者,佛寶、法寶、比丘僧寶亦終不滅。」

有人曾經問我:「佛法會否滅?」釋迦佛已經指出一個非常確定的答案:如果般若經住世,三寶亦住世。三寶住世,即是佛法不會滅。佛法滅時,第一部要滅的是楞嚴經。楞嚴經所詮的亦不離般若。般若才是最正信的佛法。不學般若,永遠不知道何者是無上甚深微妙法。不學般若,很容易被其他似是而非的所謂佛法所同化,那麼三寶就真的滅。只怕人心沒落至不願意聽般若經,不願意讀誦般若經,那麼,三寶就不會住世,佛法亦滅。故大家應該受持、讀誦、流通般若經卷,使到三寶常住不滅。

帝釋天王與所有天子聞後,歡喜讚歎言:

「般若波羅蜜不異一切智,一切智不異般若波羅蜜。般若波羅蜜、一切智,不二不別。」

諸佛一切智皆從般若波羅蜜生,故般若波羅蜜與一切智相等。

帝釋天王又說:「見般若經卷與見現在佛,等無有異。因為般若波羅蜜與佛無二無別」。釋迦佛讚同帝釋天王所說,並言:如果送般若經予人,又或於大眾中令人種下佛道的因緣,勝過送佛舍利予人。因為三世佛皆從般若而得成佛」。釋迦佛又開示我們:「如果想供養現在十方佛,可以供養般若經」。

釋迦佛講述自己的經驗:

「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作如是念:「誰可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依止住者?」

釋迦佛初成佛之時,仍然有愛好修功德的心,名為欲無減。欲,即是愛好修功德之心,乃佛十八不共法之一。釋迦佛普觀十方,看一下有否任何一人堪受佛的供養、恭敬。

「我一切世間中,若天、若魔、若梵、若沙門、婆羅門中,不見與我等,何況有勝者。」

釋迦佛環顧十方一切世間,見不到有福德與自己相等之人,遑論勝過自己者。佛若供養福德比自己少的人,只會更損他們的福。應該是福德少者去供養恭敬佛求福。

「我自思念,我所得法,自致作佛,我供養是法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當依止住,依是法。何等是法?所謂般若波羅蜜。」

釋迦佛因般若波羅蜜而成佛,故只有般若波羅蜜堪受佛的供養、尊重、讚歎。

「我自供養是般若波羅蜜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已,依止住。何況善男子、善女人,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供養般若波羅蜜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、花香、瓔珞乃至旛蓋?何以故?般若波羅蜜中,生諸菩薩摩訶薩;菩薩摩訶薩中生諸佛。」

釋迦佛說:「我無所求,我一切功德具足圓滿,我尚且要供養恭敬般若波羅蜜,依止般若波羅蜜而住,何況求成佛道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更應供養恭敬般若波羅蜜。」因為由般若出生菩薩,由菩薩出生佛。求佛道而不供養般若波羅蜜,無有是處。

怎樣才是供養呢?根據般若經所說,一心聽受般若經,屬於身業及意業供養。正憶念,即是不落於二法,又不落於不二法,屬於意業供養。讀誦屬於口業供養。恭敬、尊重,屬於意業供養。讚歎,屬於意業及口業供養。花香乃至旛蓋等種種供養物品,屬於財供養。流通般若經,屬於財及法供養。依般若經的義理修行亦是法供養。以我們今次的法會為例,有人出錢、有人出力、有人又出錢又出力,去成就此般若法會,即是供養般若,亦即是供養現在十方佛。

「若教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眾生令行十善道,復有人書般若波羅蜜經卷與他人,令書持、讀誦,是人福德多。」

如果有人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行十善道,此人之福德應該很多,惟是不及印般若經送予人,令人讀誦,所得之福德多。因為十善道是有漏法,仍然有生死;般若波羅蜜乃無漏法,可以永斷生死,令人成佛。所以印般若經送予人的福多於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行十善道的福。

文中所說書寫般若經,乃因為古時未發明印刷術,若想流通經卷,必須手寫。現在印刷技術非常進步,所印的經書很莊嚴,根本無須要用手寫。況且,無論印刷或手寫的經卷,都要流通出去,有人讀誦才有功德,有些人寫完即燒掉經卷,那是否有功德呢?若寫完就拿去燒掉,你不如善用這些時間誦經,甚至一字一拜的拜經,功德一定大。

釋迦佛又言:「若有人盡形壽供養十方佛,其功德不及為他人解說般若波羅蜜的功德,因為三世諸佛都因般若而成無上道。但是,講解般若之時要小心,莫說相似般若。」何謂相似般若?以有所得心修六波羅蜜,就是相似般若。說相似般若,會令人失去正道。教人以無所得心行般若波羅蜜,才是正說般若。

舍利弗覺得,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,肯去聽般若經的人已經難得,何況修般若及信解般若的人,更為稀有。故舍利弗請問佛:「信解般若波羅蜜的菩薩,從何世界命終後生於人間?他們已發菩提心多久?曾經供養多少佛?已修六波羅蜜多久?令他們能隨順了解深般若的義理?」

佛答言:「信解般若的菩薩,從十方國土供養十方佛,命終之後,生於此世間。他們從無量劫以來已經發菩提心;亦無量劫以來修六波羅蜜,供養無量諸佛。他們見到般若經卷,如見到佛般歡喜。開卷讀經文時,猶如親耳聞佛對自己說般若。他們能够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。」何謂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?菩薩以大慈悲心,為一切眾生修般若波羅蜜,不著有相,亦不著空相,行於中道;中道亦不著,就是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。

有沒有人不相信般若呢?有。有人雖然曾經供養千萬億佛,福德當然不少,但是,他們用有所得心修六波羅蜜,即是修有相的六波羅蜜。他們不相信一切法空的般若,當他們一聽聞到般若,立即離開。他們不恭敬般若,就即是不恭敬十方三世佛。釋迦佛講述他們的因緣:

先世聞深般若波羅蜜時,棄捨去,今世聞深般若波羅蜜,亦棄捨去,身心不和。是人種愚痴因緣業,種是愚痴因緣罪故,聞說深般若波羅蜜,毀訾。毀訾般若波羅蜜故,毀訾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一切智,一切種智。是人毀訾三世諸佛一切智故,起破法業。破法業因緣集故,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。

原來他們於過去世已經一聽聞般若波羅蜜立即頭也不回的跑掉;今世一聽到般若波羅蜜,亦一樣棄捨而去,不信受般若波羅蜜,因而得愚痴業因。愚痴業因又令他們在大眾中詆毀般若。詆毀般若即是詆毀十方三世諸佛一切智,故獲罪很重,無量百千萬劫墮阿鼻地獄中。從地獄出,百千萬劫為畜生。畜生罪報畢,轉生為人。因為曾經輕賤說法人,故生於下賤家;因為不喜歡見到般若經卷,故一出生就是盲;曾經毀謗說法的人,故啞;不喜歡聽般若經,故聾。雖然他們在過去世都是佛弟子,都恭敬佛,可是因為不信受般若,愚痴無智慧,一聽到別人說一切法空,他們就起瞋心罵人。破法之罪,令他們生於無三寶的地方。

舍利弗請問佛:「破法之罪是否與五逆罪很相似?」

佛言:「不應說相似。因為彼此罪報相去太遠。五逆罪只得一人造業受苦,破法罪令多人造業受苦。他自己毀謗不信受般若波羅蜜,又教人毀謗,教人不信受般若波羅蜜,令到很多人因此失去智慧,亦因此而造業,跟他一齊受地獄的果報。」

釋迦佛再解釋:「這個毀謗般若波羅蜜的人,因為上一生種落一些福,所以今生廣學多聞,又有財富,又善於應酬說話。魔王見他毀謗般若,立即派眷屬去供養他,成為他的出家或在家弟子。有些初發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不知底蘊,見他有那麼多人供養,又有那麼多出家在家弟子,就跟隨他,信受他的邪知邪見。他們的罪與破法人的罪相同,亦同樣受阿鼻地獄之苦。」

須菩提再請問世尊:「有何因緣令到這愚痴之人詆毀般若波羅蜜?」

佛答言:「有四種因緣:1.以有所求、有所得心修福,希望得到名聞利養,希望在世上享受五欲。他永遠不說了生死的出世間法,那就很契合魔王。因為魔王著欲,亦不想人脫離三界的生死,希望所有眾生都留在三界的生死之內,成為他的人民。故魔王入其心,教他毀謗般若波羅蜜,或說些似是而非、令人迷失正道的所謂般若。
2. 不信實相無相的般若。3.喜歡跟隨惡知識。4.瞋心重,而且剛強傲慢,輕賤說法之人。有以上四種因緣,就成為毀謗般若的人。」

般若乃三世佛母,三世佛皆因般若波羅蜜而成佛,成佛後必定宣講般若波羅蜜。釋迦佛對般若會上的大眾說:「將來彌勒菩薩成佛後,亦如今天於同一地點講說般若經。彌勒菩薩所講般若經的內容,與我現在所說的一樣。賢劫千佛出世,亦同樣於今天這個地點講說般若波羅蜜。所以你們應當信受般若波羅蜜。」即是說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,都一定講般若經。我們很有福,三世佛所說的般若波羅蜜經,我們今日都有幸見聞、受持、讀誦。

「舍利弗,是深般若波羅蜜,佛般涅槃後,當至南方,是中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當書是深般若波羅蜜,當受持、讀誦、思惟、說、正憶念、修行。以是善根因緣故,終不墮惡道中,受天上人中樂,增益六波羅蜜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諸佛。漸以聲聞、辟支佛、佛乘,而得涅槃。」

經文中「當」字乃將會之意。

佛出東方。佛滅度後,般若波羅蜜從東方轉至南方,從南方轉至西方,從西方轉至北方,猶如向右繞佛一樣。般若是三乘共修之法,二乘根性之人,因般若而得二乘的果;大乘菩薩因般若而成佛。

「舍利弗,是深般若波羅蜜,後時在北方當廣行。後時於北方,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若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若書、受持、讀誦、思惟、說、正憶念、如說修行,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久發大乘心,多供養諸佛,種善根久,與善知識相隨。」

有人說,經文中「北方」是指中國。中國禪宗曾經非常興盛。嚴格來說,禪宗屬於般若波羅蜜。禪宗講參話頭、起疑情,屬於觀照般若;明心見性,就是實相般若。故禪堂又稱般若堂。

般若波羅蜜,由東至南,由南至西,由西至北,由達摩祖師傳入中國,禪宗大盛,出了不少祖師。

三十年前,我還是在家時,遇到一位老法師,他叫我看大智度論。我一打開本論,已經好喜歡。原來大智度論是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。我想找般若經來看,但是找不到。看畢大智度論,我立志要出家。偶然一個機會,認識到當時寶蓮禪寺的方丈㆖聖㆘一大和尚。他老人家將僅有的四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,送了一套給我。後來,我在他老人家座下剃度出家。我當時立了一個願:受了戒之後,先到高旻寺打禪七,再去南京金陵刻經處看一下可有般若經的版本。當時我的師兄兼好朋友,即現在香港凌雲寺的當家師衍悌法師,她很支持我的想法,亦是我到大陸的盲公竹。我們一起去高旻寺打了五個七之後,因為天氣太冷就離開,到南京金陵刻經處去。原來他們有般若經的木刻版。我們在兩年之內先後印了兩次,不記得一共印了多少套,只記得一套八冊,乃線裝函套。我現在只存有一套。所印的經,一部份在香港流通,一部份於大陸流通。當笫一批共三百套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郵遞到香港時,衍悌法師、我與及另外三位居士,把經書直接從郵局運上大嶼山寶林禪寺。當時去大嶼山的交通只有船。

當船到達梅窩碼頭,就在泊岸落跳板的地方,只見我們的師父一個人站在那裡。原來他老人家要親自來迎接般若經,以表示自己對般若經的尊重。

當我們將般若經送到岸上時,他老人家已經急不及待的左手捧一包,右手捧一包,興高采烈的帶着我們出碼頭。這個情境,我不會忘記。師父親自示範了什麼是恭敬尊重般若。

到了寶林寺,過堂食午飯時,師父開示說:「我於三十年前曾在寶蓮寺誦摩訶般若波羅蜜經,好喜歡,好想印般若經結緣,但是不知道那裡有原裝版,想不到三十年後的今天,得償所願。」聽到師父的開示,衍悌法師與我才知道,原來師父一向以來都有個心願想印般若經。

過了幾天,師父邀請全山長老大德、比丘、比丘尼,齊集寶林寺誦般若經;是寶林寺笫一次誦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。後來,我與衍悌法師各散東西二十多年,她在大陸重興祖師道場,我在香港、澳洲及美加弘法。

二零一一年,衍悌法師請我在凌雲寺講般若經,我當時有點猶疑,因為般若經不易講。惟是一想起般若會上,釋迦佛對阿難尊者的囑咐,於是一口應承。想起師父十幾年前曾經在凌雲寺結夏三個月,覺得這個因緣很特別。他老人家病得最嚴重之時,講了幾句說話:「我對得起佛教,對得起我所有徒弟。唯一對不起的是我未曾講過般若經。」

回首前塵,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。

 

卷一

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